9月10日上午,学工部在文学与传媒学院会议室举办“学党史办实事”—“师者仁心,香远益清”教师节辅导员沙龙,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杨文艺,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增林,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张亚峰,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小娜,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刘茜,学工部副部长贾学彬、12名辅导员代表及学工部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工部部长李月云主持。

辅导员围绕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创新全员育人途径、基于辅导员论坛的常态化活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这四个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分享工作案例,交流心得体会,并从多角度提出个人的思考和建设性意见。

围绕着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文学与传媒学院副书记刘影倡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参赛选手,训练参赛能力,锻炼参赛素质,掌握参赛技巧。三位有参赛经历的辅导员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文学与传媒学院吴琼瑶认为参赛的过程是一次自我反省、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过程,在扎实做好事务性工作的同时学好理论、做好总结、炼好本领;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甘守伟建议可以通过学习强国APP,看新闻,读文件等方式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来提升在案例分析、谈心谈话环节的表现;信息工程学院潘礼静认为关注赛事本身胜于关注自己的情绪,这样有利于克服紧张,正常发挥,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要勤动笔,实际工作中要主动锻炼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必要时可进行真人演练。
围绕着创新全员育人途径议题,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增林希望辅导员能和教师、教务人员加强交流,共同参与育人工作;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小娜建议文理共建,加强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同时希望上级党组织能够参与到辅导员工作交流中;体育学院辅导员田慧丽认为教育者先受教育,面对日益增多的学生问题,必须加强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美术与设计学院辅导员王继峰认为环境育人的功能未得到有效彰显,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学习和生活环境,向学生传递理念,灌输思想,营造育人氛围;文学与传媒学院辅导员王龙龙认为教师和学生都应有自我教育的意识,自我教育也应纳入全员育人的范畴;化学化工学院辅导员阚淑锦表示要充分发挥家校联合制度,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家长的工作,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围绕着基于辅导员论坛的常态化活动议题,外国语学院副书记张亚峰表示辅导员工作是一项有温度、有宽度、有高度的工作,加强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可以增加工作的实效性,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文学与传媒学院辅导员王磊期望通过辅导员常态化活动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成果转化;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辅导员孙国圣表示常态化的辅导员活动有利于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工作思路。
围绕着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议题,化学与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刘茜认为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非常重要,建议可以开展“我为同学办件事”活动;商学院辅导员王晓波分享了自己带领学生读党史、读原著的经验做法。

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杨文艺表示,开展辅导员常态化活动非常有必要、有意义,为辅导员搭建了一个分享经验,总结认识,探讨问题的平台,通过交流,推广经验,互相学习,希望大家能够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细心细致,做实做细。
李月云强调,辅导员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进一步凝练“学工工作靠大家,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先受教育、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思想共识。做到“多交流互动”“多宣传提升”。通过“理论资源、思想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共享,实现育人工作成效工作成果的共赢,从而建立“大学工”“大思政”的工作格局。最后,李月云对10月份“辅导员之家”要开展的活动进行了安排。